龍治普出生在寧夏貧困邊遠的農村,改變它,還是離開它,是自出生以來困惑他的大問題。幾十年后,作為寧夏東方惠民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的他為惠民小貸公司的企業文化在四書五經中尋找答案,“厚德、親民、兼愛、互利”寄托了他最初的夢想和最終的愿景。
沒有西裝革履,沒有地毯沙發。辦公室掛著他與“小貸之父”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合影,這位服務于因貧窮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群體的“窮人銀行家”,2006年與孟加拉鄉村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為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
“尤努斯把小額信貸上升為全球性的扶貧行為,把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專家。”龍治普用“偉大”表達對他的敬意。
“經濟下行地區的減貧,猶如逆水行舟,更要找到撬動的支點。”龍治普說。
植根:把農村婦女送上巴黎的領獎臺
惠民小貸誕生的根據地寧夏鹽池,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新的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覆蓋的重點區域之一。農民們都有未開發的技術,最缺的,是一筆不算大、足以啟動生產、改善生活的資金支持。50歲的汪淑蘭從惠民公司1000元的小額貸款起步,發展到現在,每年能收入30萬元。
2010年全球小額信貸行業的支持者法國沛豐集團將“全球最佳社會影響獎”授予汪淑蘭,表彰這個不識字的寧夏農村婦女發展自我、影響他人的事跡。
龍治普說,特定的對象(貧困婦女)、小的額度、較高的利息(年利率10.2%以上)、短的周期(半年、一年),這種信貸是富裕戶不愿意接受的,這樣就保證了信貸對貧困農戶的精準到達。
年輕時的龍治普從1996年開始,接觸外援項目,參與了當時中科院在鹽池縣沙邊子村治沙減貧綜合試驗,作為“點長”,接觸到了國際減貧理念,項目缺憾也促使他思考:國家的扶貧政策助長了受援貧困群眾的惰性,削弱了他們改變自身命運的勇氣和信心。從資源均衡上講,試點與非試點得到的支持差別很大,試點經驗全面推廣的可能性有限。1998年,作為寧夏加援項目經理,參與了在寧夏海原、同心設計了小貸項目,2004年項目終止,留下深深的遺憾,也種下希望的種子。
之后,鹽池婦女發展協會、民辦非企的小額信貸服務中心、NGO組織寧夏扶貧環境改造中心,龍治普在公益扶貧道路上一路探索,2006年,央行推廣小額貸款試點帶來曙光。從2007年批準成立,用了近兩年時間,才吸收到包括香港嘉道理基金會的1200萬元的注冊投資。
從最初的200萬元自有資金,到現在3.6億元、貸款余額3.2億元;從最初的100多個客戶,到現在的1.8萬多人;從1個到8個網點,“牢牢植根大地,面向‘三農’,微貸惠民,富裕起來的農民蓋房、買車、旅游、擴大生產,對經濟的拉動不容小視。”回頭看,龍治普說,初心沒變。
對于惠民的核心理念“互利”的理解,龍治普的解釋是:要保證盈利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社會責任,注重群眾自我尊重、社會尊重的非金融需求。
重塑:不忘初心不斷糾偏
2015年6月,寧夏鹽池縣發生了三件大事:UNDP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的年會、中國小額貸款聯盟的年會、惠民小貸公司與央企東方資產的合作儀式,各大媒體對此解讀為對惠民小貸道路的積極肯定。
分散的、偏遠的客戶,決定了公益小貸的成本非常大。況且廉價的貸款有錢人會爭搶,很難真正到達貧困家庭。而保險、捐資助學、非金融文化社會活動,消耗了惠民15%的管理費,取之而用之,目的也是提高凝聚力,保證貸款質量。
龍治普回顧,惠民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偏離公益與扶貧的方向。一度因為管理人員的調整,管理層計算服務半徑、單位成本,收縮偏遠、分散的市場,信貸員開上了車、換上了裙裝,搬到城里居住,下鄉的次數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遠了。導致的結果,單筆貸款額度上升,風險加大。糾偏措施是:增加村級服務費、加大社會績效考核權重、貸款提成從0.5%降到0.25%。回歸三農,保持公益性,使惠民公司一直保持著戶均貸款額度不到2萬元,97%是婦女,新項目區100%都是婦女的行業標準。
事實上,龍治普一直面臨兩種質疑:同行們認為他違反了行規,利息太低;政府又認為14%的利息太高。龍治普辯解說:公益小貸解決的是貧困人群貸款難的問題、有效渠道問題。我們有1.8萬客戶,需求是最好的證明。
中國9000家小貸公司,但與國際倡導的主流理念并不一致。國際上,NUD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從1994年開始,在中國建設了48家小貸機構,現在只剩下15家左右。實現商業化道路與公益性理念緊密結合,不斷考驗著惠民小貸交出更好的答卷。
復制:公益小貸是精準扶貧、應對下行的好辦法
2015年9月,當龍治普向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主席劉慧等帶隊的全區產業觀摩團現場匯報時,李建華現場叮囑新華社記者用內參方式推薦惠民經驗,并對惠民5年內實現寧夏南部山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全覆蓋,組建國內一流的鄉村銀行,達到30億元貸款余額,服務10萬客戶的戰略給予積極評價。
作為精準扶貧的手段,公益小貸在中國的可復制性前景廣闊。聯合國千年目標倡導,2015年小額貸款的受益人群要達到10億。以地緣為紐帶的社區互助型和以業緣為紐帶的產業合作型,兩種模式惠民公司都正在實施。
龍治普正在為惠民微型金融培訓基地的事忙碌,開發課程、規范產品和流程,儲備與未來資金相匹配的人力資源。寧夏金融局、當地大學、中國小貸聯盟都掛牌支持,新增了海原縣2000多平方米基地。他說:小貸看似很基礎、很基層,管理人員要求專業化,但業務推廣員要求本地化的知識青年,為人好、,接地氣,與農民好打交道。
說到需要的政策支持,龍治普認為:從國際經驗看,成功的小貸公司都是存、貸兩條腿走路,中國一直沒有放開,空間巨大;放松負債方面的限制,惠民小貸現在享受寧夏金融局授予的500%的政策,是全國唯一的;財政和稅收政策應對公益小貸公司區別對待:同樣3個億資金,10個人服務100個客戶,與我們100多人服務1萬個客戶,要有差別;公益小貸要形成氣候,政策倡導者、資金批發者、零售實踐者共同發力;國外先從國家自上而下推動、老百姓自下而上完善、國家力量退出的模式值得學習。
在寧夏金融局的支持下,惠民新三板掛牌正在加緊推進;與農發行、華夏銀行合作正在進行;龍治普暢想:“明年的這個時候,找我們投資的應該有很多。”
2014年唯一的全國最佳微型金融機構獎 、2015年小額信貸杰出貢獻獎,榮譽從另一個角度詮釋著龍治普的夢想——做中國公益小貸的引領者、推動者、實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