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和2005年,吳曉靈曾兩度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年度全球最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吳曉靈又兩度入選美國《福布斯》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她是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理事長兼院長,也是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學術委員之一,她曾幾度出席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并發表重要演講。多年來她一直主張讓金融回歸本質,并且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以“中小微弱”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普惠金融將起到重大作用。
近些年,隨著科技水平、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使得金融服務范圍的擴大有了可能性,但新事物的產生也必將應運而生一系列新問題。從提倡小額信貸開始,吳曉靈的視線從未離開過普惠金融領域。“普惠金融就是讓金融回歸服務業的實質,從高高的殿堂走向民眾,從金融業自娛自樂走向為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為民眾的投資消費服務。”
她認為,金融普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金融是創造財富的重要因素,也是分配財富的重要因素。而金融普惠之所以成為當今社會的關注點,是因為技術創新為普惠金融提供了路徑,也讓生產、交易、融資更簡約透明成為了今后金融發展的明晰方向。在這個大環境中,金融啟蒙就更顯重要。“讓所有的持牌金融機構樹立服務意識、以客戶為中心開發金融產品才能有普惠金融的服務。普惠金融不是某類金融機構的事,也不是金融機構內某個部門的事,是金融業的整體理念——要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方便、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