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持續放緩、經營悲喜交加是近幾年來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發展的真實寫照。數據顯示,今年7月,賬面虧損的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達到了3694家,行業中仍有超過四成的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為應對行業新的發展趨勢,一部分小貸公司將傳統小微信貸模式進行到底,繼續扎根偏遠縣域,深挖當地普惠金融需求;另一部分則在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科技的影響下,開始向互聯網小額信貸轉型。
仍在低谷?小貸行業略有回暖
今年以來,小貸公司行業步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并有回暖跡象。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649家,同比減少1.7%,較頂峰時期的8965家減少316家;貸款余額9633億元,同比增長3.5%,并已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行業注冊資本為8231.72億元。
而在7月份,全國凈增6家小貸公司,其中新設49家,退出43家,從業人數小幅下降至10.79萬人。
從31個省市的數據來看,行業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有所改善。江蘇、遼寧、吉林的小額貸款公司數量位列前三,分別為628家、554家、542家,三個省機構數量約占全國總機構數量的20%。分地區來看,東、中、西部地區小貸公司數量分別為3239家、2447家以及2963家。
從貸款余額的規模看,甘肅、陜西、貴州、廣西、青海、寧夏、新疆、西藏8個西部省區的小貸公司貸款余額為1270.1億元,較發展頂峰時的2015年同期有小幅增加,而東部的上海、江蘇、安徽、浙江、山東、福建、廣東、遼寧8省市的貸款余額為4220.72億元,較2015年同期有所減少。
盡管小貸公司行業在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優化資源配置、緩解“三農”和小微融資難融資貴上是一條有效的途徑,但近年來傳統小貸的發展與高峰時期相比愈發艱難也是不爭的事實。當下,傳統小貸公司業務擴張速度從前幾年的翻倍增長,已降至增速不足5%。機構如何可持續發展,如何突破自身融資瓶頸,如何借助信息與網絡技術優勢實現發展的“彎道超車”,是擺在行業面前現實且又急迫的難題。
業務轉型?堅守傳統模式或走向互聯網
在政策層面,去年開始,《關于小額貸款公司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與《關于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的通知》相繼發布,進一步為小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
在行業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上,小貸公司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未來發展目標,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P2P網貸平臺沖擊與優質客戶稀缺的雙重壓力之下,為擴大業務開展區域,小貸行業中的不少機構開始尋求向具有跨區域經營與互聯網技術優勢的網絡小貸轉型或發展。
在重慶、廣東、江蘇等地區放開了網絡小貸試點后,西藏、內蒙古、廣西等中、西部省市也相繼出臺指導意見,規范引導網絡小貸業務的開展。
根據盈燦咨詢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共批準了153家網絡小貸牌照,包含了已獲地方金融辦批復但未開業的公司。
在一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傳統小貸必須向互聯網小貸靠攏才能繼續生存。
不過,行業中仍有一大部分小貸公司堅持以傳統的IPC(信貸員)小微信貸模式或是孟加拉的熟人社會圈的信用互助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分層次地探索應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審批放款與信用審查效率,來更好地服務本地區金融資源尚未觸及的社會弱勢與殘障群體。
如火如荼的消費市場為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了良機,這也反映在了小貸行業的數據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末,小貸公司經營性貸款余額8599億元,同比下降了2.1%;消費貸款余額970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0.1%,同比增長99.2%。
如何造血?拓寬外源性融資渠道
小貸公司盡管以普惠為理念,以做好精準扶貧與幫扶小微為發展目標,但商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事實上,小貸公司的經營成本遠高于其他金融機構,其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資金成本較高,為此,在機構的商業可持續發展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眾所周知,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自有資金,而從其他機構融入資金或者中長期借款等外源性融資占比較低。據《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報告(2005—2016)》顯示,小貸公司行業平均外源性融資杠桿率約在10%左右。
當然,外源性融資比例較低,行業的風險外溢性也相對較小。不過,缺乏多元化、穩定且低成本的外源性資金支持,對于公司的經營來說,并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從7月份的行業統計數據來看,行業外源性融資較去年同期明顯增長。數據顯示,7月份全行業新增外源性融資5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1億元。其中,從銀行融入資金增加了0.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行業監管政策限制與收緊,在曾出現“掛牌潮”的新三板腳步則有所暫停,部分已掛牌的包括了三花小貸、通源小貸、通源小貸、佳和小貸、中興農貸在內的小貸公司因經營不善陸續摘牌。
盡管在新三板受阻,但行業仍然持續在資產證券化上發力。小米小貸于近期陸續發行了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總累計發行規模已達到27億元。
在融資層面,上述報告也建議,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從政策層面提高小貸公司的融資杠桿率,拓寬融資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