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寫友,就不能只寫友。
要寫高山流水、寫楊柳依依,
寫促膝長談的夜晚,寫風雨同舟的陪伴。
寫雨中的傘,寫冬日的暖,
寫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寫笑、寫哭、寫擁抱,
寫你是我不遠萬里的奔赴、莫可明狀的深情。
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它適應性強,抗逆性強。在有“中國甘草之鄉”美譽的鹽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出優質的甘草,也塑造出擁有甘草般韌性的當地人。
“我過去是收甘草的,她是挖甘草的”,鹽池分公司推廣員史桂香介紹道,這里的“她”是張記圈村組的大組長劉燕巧,也是史桂香的好朋友、“親姊妹”。16年前,一段溫暖的故事就這樣圍繞著甘草擁有了開頭。
06年相識,07年史桂香加入惠民公司,09年開始在張記圈村組開展小額信貸的時候要招大組長,史桂香說:“我當時就想到她了,她這個人很實誠,過去我收甘草的時候她的甘草里面從來不摻土。”當上大組長后,劉燕巧和史桂香兩位年齡相仿的大姐一起召集村子上的人推廣小額貸款、開村組例會、組織各項文體活動……漸漸的兩人話題多了起來,關系也近了起來,時常嘮嘮家常,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
2015年,劉燕巧家中突發變故,家人急需押金住院,她第一個就想到了史桂香,打電話向史桂香借了一萬元,“那時候沒人借錢給我,我就找她,其實她手里也緊得很,但是她有五千就會給我五千,有三千就給三千”,時隔多年,劉燕巧仍然很感動地說。共患難后,兩位大姐的感情也在歲月長河中積淀的越來越深厚。
劉燕巧不僅是大組長,也是惠民公司十多年的老客戶,貸款金額從最開始的兩千元到現在的五萬元。以前劉燕巧的家還是山坡坡上的幾間土房子,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挖甘草和外出打零工,鹽池當地還流傳著“甘草是黃蓉,越挖越窮”的俗語。后來,進入惠民公司的史桂香向劉燕巧建議貸款養羊,增加點收入,劉燕巧便借了2000元貸款買了二三十只羊,羊生羊羔,年復一年,羊越來越多,劉燕巧的家庭狀況也逐漸得到了改善,以前的土房子搖身一變成了現在寬敞漂亮的磚瓦房。
其實,很多農村低收入家庭的婦女都很少有傾訴內心情感和苦悶的對象及機會,史桂香說:“我們推廣員跟客戶接觸最多,很多農村婦女很信任你,就愿意跟你說真心話,跟你說她的故事的時候就已經把心掏給你了!”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至靈魂。史桂香很樂意接過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與這些農村婦女袒露真心,調解她們生活中的苦楚和壓抑,對她來說是一件特別滿足、幸福的事情,也是她15年來堅持并熱愛著推廣員這個崗位的原因。
養400只羊、種40畝玉米地、在礦上做環衛工、暑假照看三個孫子……一個女人挑起家里家外這么多擔子,劉燕巧大姐就像是生長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甘草一樣堅強、堅韌。一生中,遇到愿意傾聽你的人已然不易,如果這個人還能理解你那更是難得。“我和她現在就像親姊妹一樣,跟家里人說不了的話我都能跟她說,有時候去鹽池轉街我就找她一塊兒,就愿意跟她待在一起”,劉燕巧激動地說。現在,史桂香還有幾年就能退休了,她們姊妹倆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在史桂香退休后能一起出個遠門耍一趟。采訪的最后,劉燕巧低頭輕聲說道:“我就想跟她走北京,到天安門看一回,看看升國旗,再轉轉故宮。”
25年來,惠民公司致力于打造一個“富有親情的信貸網絡組織”,惠及千千萬萬低收入家庭,這種堅守,是惠民公司始終的發展指引。惠民公司的一線推廣員們來自農村,親近農村,扎根農村,服務農村,傾聽客戶之音。她們攜帶著親情、技術、資源,不僅為農村婦女貸去一筆提高家庭創收的啟動資金,也為客戶帶去情感支持和一系列改善她們精神面貌的非金融服務,她們愛農村、愛農民,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村工作者慨然以赴、奉獻自我。
|